Vol.07 逃离主流价值观后的身份反转: 与姚清妹与印帅讨论文化边界上的女性主义意识

“未来志异”第七期

本期嘉宾:艺术家姚清妹、策展人与写作者印帅

未标题-1-02.jpg

来参加这期播客录制的是常驻巴黎的艺术家姚清妹,以及常驻米兰的策展人、写作者印帅。

姚清妹为什么离开之前的专业,在法国开始重头学习艺术?在中国被父母取名为 “姚清妹”,与在法国被称为 “姚先生”,她在中法之间经历了怎样的文化反转?起初没想过以女性或者华人自我定义的艺术家,为什么会认为女性意识的觉醒是重要的?她又是怎样在与女性的合作中,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确认自己的身份?

策展人印帅作为一个男性,为什么会被意大利女性主义者卡拉·隆奇所吸引,进而展开和卡拉·隆奇有关的女性主义阅读项目?男性也可以成为女性主义者,非二元化的女性主义视角能打开怎样的共情与换位思考?

脱离了正轨,放飞了个性的姚清妹,怎样在艺术中找到自己宁可下地狱也要创造的世界?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寻找身处之地的印帅,会怎样发掘和探索非线性时间观的未来?

你自己是谁,你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不仅仅是姚清妹在成为艺术家的过程中不断被追问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法在现实中回避的问题。在这期节目的尾声,我也请两位回答了读者航的提问,怎样从一个行外人进入到艺术行业?

如果希望更多了解姚清妹的创作,可以查看由《艺术新闻/中文版》出版,CHANEL特别支持的“因她之名”华人女性艺术特刊。

我们还是重头开始,来了解这位认为自己很难融入主流价值观的艺术家,是怎样走上寻找和确立自我、四海为家的不归之路。

“志异”时刻

05:17 难以融入主流价值观,姚清妹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决定去法国留学

06:59 在利摩日遇见人生挚友,离开经济法学院,转头学习艺术

10:26 从“地洞”到“鼹鼠”, 姚清妹对规训的敏感与她的持续创作

16:49 在不断建墙的现实中,世界在向右转会带来什么影响

21:23 你是谁?你能够为艺术带来什么?……姚清妹怎样寻找自己的艺术坐标

23:01 从《雕塑100欧》讲起,在创作过程中发现的身份意识

25:55 姚清妹在工作过程中发展出的女性意识和与女性之间的合作

27:38 “姚清妹”的名字缘起,与在法国“姚先生”的新称呼:性别称谓在中法文化中的反转

32:31 被意大利女性主义理论家卡拉·隆奇吸引:印帅为什么会对女性主义感兴趣?

38:53 以非二元的女性主义视角换位思考

41:06 何处是我家?归属感来自哪里?

44:09 回答一个听众问题:对进入艺术行业的一些建议

46:56 “未来可能是在我们身后的”……“我可以在地狱里发疯的创作”

相关链接

艺术家姚清妹个人网站

“姚清妹:鼹鼠”个展在西岸美术馆

卡拉·隆奇(Carla Lonzi)小传

本期节目

资源 9@2x.png

叶滢是《艺术新闻/中文版》的创刊主编,她也是一位文化评论人与艺术项目策划人。她发起了《正在到来的绿色文艺复兴》《可持续的博物馆,可持续的艺术》等多个论坛,与艺术、建筑、设计、科学领域的同道开启跨领域的对话。2022年她在昆明当代美术馆策划了展览《蘑菇之语:万物互联的网络》,2023年她主编的《艺术新闻/中文版》发起了“永续之籽”计划,并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主办了生态艺术教育项目“向山学园”。她所写的《窑变798》讲述了北京798艺术区艺术生态的演变。她还是系列纪录片《艺文中国》的主要撰稿人,并参与策划“‘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等文化项目。

本期讨论参与者

未标题-1-03.jpg

姚清妹的实践打破了表演,记录媒介与其场地之间的界限,她以身体为媒介在公共空间中实施干预,以扰乱既定规则,探索象征性符号以及被符号哺育的身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获取或丧失权力。她的现场表演和与表演相关的多媒介实践通过挪用,错位和讽喻的手法提出了关于抵抗的多种不同形式,其架构揉杂了剧场布景,服装,装置,讲演教学,声音诗以及受现代舞启发的编舞。她的创作时常纠缠于某种对峙中的张力状态,即富有一种滑稽的诗意幽默又保有一种天真的暴徒情怀。她企图通过挖掘身体的自然松弛和个体的自发性来激发语言,肢体和思想观点的碰撞,触及权力框架和既定机制的痛点。

姚清妹,1982年出生于中国浙江省,现生活、工作于巴黎和温州。2013 年毕业于阿尔松国立高等艺术学院,获得法国国家造型美术硕士学位;2014 年获得法国第59 届蒙鲁日沙龙(Salon de Montrouge) 评审团特奖;2017 年获得上海保时捷首届“中国青年艺术家年度评选”大奖;2018 年获得巴黎第68 届“青年艺术创作奖”(Jeune Création),2022年她获得了及亚洲文化协会的纽约驻留奖助以及法国巴黎大区AIC个人艺术项目基金。她的影像和装置作品被巴黎市当代艺术基金会、马赛市文化事务总局、广东美术馆,北京泰康美术馆和旧金山卡蒂斯特艺术基金会等公共和私人基金会收藏。她曾在巴黎东京宫、上海西岸美术馆,图卢兹白亭美术馆举办个展,在英国白教堂美术馆,巴黎欧洲摄影之家,慕尼黑艺术之家博物馆,上海当代艺术双年展,欧洲青年艺术双年展,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香港Para Site艺术中心等机构展出作品,参与影像放映及实施现场表演。

未标题-1-04.jpg

印帅工作生活于米兰与上海,他是米兰NABA美术学院视觉艺术与策展专业讲师,2018年起留校任教。其发起的出版计划“APProject”与德国Archive Books出版社合作出版当代艺术思潮系列图书。其项目《珊瑚岛上的死光》入选2021年PSA青策计划,《幼年与历史》参加2019年OCAT研究型策展方案入围展,他作为策展团队成员参与北京中间美术馆展览《希望的原理》,近期展览项目还包括《苏麻离青——游牧的兀鲁思》、《VAIPURE—女性艺术阅读室》等。2017、2018年他作为策展助理参与了银川双年展、安仁双年展等其文章及译文曾发表于《Segno》《公共艺术》《L@ft》《Mousse》《画刊》《信睿日报》《艺术新闻/中文版》等专业艺术杂志。

——

视觉设计:孙浚良

片头制作:马海平

音频剪辑:孙哲

Contacts: [email protected]

——

Hosts